《重来》
Liber 2014-02-24 11:31

开局篇


新的现实

今天,任何人都可以创业,过去无法企及的工具如今触手可得。

卸负篇


忘了“现实世界”

不要相信他们。这个世界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现实”的,但并不意味着你也要生活在这样的“现实”世界中。

从成功中汲取养分

计划即猜想

放下你的臆测吧,现在就决定你这周要做什么,不必去管全年的计划。只要找出下一项最重要的任务,然后起而行之。

何必壮大

(想清楚你的)最佳规模。小公司并不只是一块跳板。小公司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目标。

工作狂

他们自诩为完美主义者,但这仅仅代表他们浪费了大量时间去关注次要的细节,而不是推动下一项任务。
工作狂不是英雄。他们没有力挽狂澜,不过是浪费时间而已。真正的英雄早已想出办法、搞定一切,然后回家了。

行动篇


在宇宙中留下你的足迹

欲成大事,就要让自己与众不同,要在宇宙中留下有意义的一笔,要让世人之道你在做的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挠自己的痒处

这些人解决了自己的燃眉之急,同时也发现了他们的需求背后隐藏着一片巨大的市场,这就是你应该去做的。

着手做点什么

创意这玩意儿,物廉价美,应有尽有。真正的问题在于你执行的好坏。

“没时间”不是借口

根本无须辞职去做什么事情,白天好好上你的班,晚上再来干你的私人项目就好了。
一旦这样去做了,你就会明白自己的激情和兴趣到底是真心实意,还是三分钟热度。
当你拥有某种极强烈的渴望时,你就能挤出时间来。
永远不会有正当其时的时候。
(保持每周都有固定的时间节奏推进你的事业)

画沙为界,立场明确

起步之后,你必须一直牢记自己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强大的主见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然而,一旦你的立场坚定了,那么该如何决策就显而易见了。

“真正坚定立场”和“在宣言书中声称”之间,是有天壤之别的

坚守某种信念并不仅仅是把它写下来。不但要相信它,还要让它成为你的生活方式。

万不得已不筹资

你的需求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节俭不是罪过。
伟大的公司基本上都起于微末。你的也一样。

要成就事业,不能只是创业

创业之初不要有任何依赖思想。
真正的事业从创始的第一天开始就要求你去操心如何盈利的问题。

破釜沉舟

一个连事业都没创立起来的人,就在考虑如何拔腿逃跑,到底在搞什么?
你需要的是承诺策略,而不是退出策略。
如果你真的想努力做有奔头的事,那就不要放手。

轻装上阵

负担来自于:长期合约、人员过剩、永久性的决定、会议、烦琐的流程、资产(物理上的和精神上的兼而有之)、被硬件、软件和技术“套牢”、长期路线图、办公室政治。

进阶篇


条件受限是好事

有限的资源能激发你在现有条件下完成任务的能力。没有一点浪费的空间,一切都需要你发挥最大的创造力。
如今,公司的资源和员工人数都有了增长,但是我们仍然主动作出限制。每个产品同时只能有1-2个人去设计。我们还尽量精简产品特性。这样的自我打压能防止我们生成出臃肿的产品来。

拿起斧子动手砍吧

为了一个“伟大”的起点,让我们把那些“挺不错”的枝节给砍掉吧。

从核心出发

当你发现事业的中心时,你就会恍然大悟,然后你应该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这个中心上,把它做得越强越好。你是你未来成功的基础。

不要过早关注细节

到那时你才能看清哪些方面需要多花些时间。缺什么补什么,不要操之过急。

作出决定就是取得进展

主动作出决定,不要苦等最佳方案,要积极决策、果断前进。
你不会靠一个决定过上一辈子。如果当时的决定不合适,以后还可以改。

当好博物馆长

最好的选择就是多种选择条件筛选后得出的交集。
真正有意义的是那些挂在墙上的东西。因此你需要不断地审视它们,随时取走一部分、简化一部分、使之合理化。

在问题上少投入点精力

当遇到困难时,人们的本能反应都是加大投入:增加人手、延长时间、加大投资,这一切做法只是使问题变得越大。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反其道而行之:削减。

关注不变因素

你应该投资那些人们现在需要并且10年后仍然需要的事物。
要记住,时尚会凋零。只有当你聚焦于长久的功能时,你才会发现自己把握住了永不落伍的东西。

(不要)执著于工具

就用你现在手头有的或者能负担得起的,然后开始做吧。工具不重要,就用现有的工具也可以做得一样棒,音乐就在你的指尖流淌。

副产品

副产品无处不在。一个善于观察、富于创意的商业头脑能够注意到这些副产品,并从中挖掘出商机。
这些可能都是你还没想到但完全可以去做的事情。

立马就上线

这个做法只是告诉你,最有效的成功方法就是不断尝试。不要再臆测到底会发生什么事了,到现实中去寻找答案吧。

效率篇


去掉那些抽象的东西

如果你一定要说明某事,那就务实一点。不要描述它长什么样子,直接画出来;不要解释它的声音如何,直接哼出来。要尽一切可能去掉那些抽象的东西。
这就是我们应该走的路,拿出凿子,开始实干吧。除此之外,其他的都是分心的事。

退出的理由

你需要问自己几个重要的问题,以确定你是否在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1.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谁会从中受益?任务背后的动机是什么?了解这个工作本身的意义。
2. 你在解决什么问题?当前的问题是什么?客户感到困扰了吗?你感到困扰了吗?有什么不太清楚的地方吗?是不是有些东西过去是做不了的,但现在应该得做了?当你向自己提出这些问题时,你会发现自己是在解决想象中的问题。停下工作,重新审视自己到底在做什么。
3. 这真的有用吗?问问自己这玩意到底有没有用。
4. 你加上去的东西有价值吗?是不是会使你的产品更有价值、更受客户青睐?客户们会不会受益更多?
5. 这种改变真的会起作用吗?除非你的行为真的会对人们使用产品的方式产生实际影响,否则不要轻举妄动。
6. 这种方法更简单吗?
7. 有其他更值得做的事情吗?如果你做了A,那么你还能在4月份之前完成B和C吗?如果不能,那么B和C是否比A更要紧?
8. 这样做值吗?这次会议值得让6个人牺牲1小时的工作时间来参加吗?值得熬夜?为了竞争对手的一次公开发布而让整个团队压力倍增?把钱花在广告上值吗?在一头冲进去之前,一定要先确认这项任务的真正价值。
同样,要勇于亮出你的结论。有时候放弃其实是一步好棋,即使你已经为之投入很多努力,也不要继续把大好的时间浪费在不值得做的事情上。

打岔是效率的敌人

你的生活被各种干扰包围着,只有你自己才能去发起反击。

会议有毒

刚刚好就是真的好

你只要找个办法把问题解决就行了,赶紧去办下一件事去。这种方案也许没法为你带来声声喝彩,但是能让你不断前行。(更敏捷的思想冲突?)

速战速决

有些东西拖得越久,越难完成。
现在问问自己:“我们在两周内能做点什么?”然后就去做吧。做出来就拿给人们去使用、去尝试、去把玩……随便怎样都好。客户越快拿到新产品,你的事业就越稳定。

知难而退

但是这样做值得吗?答案也许是不。当你认为可以花两小时而不是16小时搞定时,这项任务是值得去做的,16个小时,你可以干大把的事情了。
我们一开始就遇到了这个问题。于是我们决定,对于任何耗时超过两周的工作,我们都要让其他人来帮忙看一看。
要谨记:最明显的解决方案有可能就是适时退出。

该睡觉时就睡觉

预估的都是垃圾

不断地把你的计时范围拆分成小块,把一个长达12周的项目重整成12个耗时1周的小项目。不要妄自揣测某个任务大概需要30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来完成,直接把它砍成几个大约6-10小时的小任务。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前进。

把长串的清单分解成一堆小任务列表

相反,要把看起来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清单的上端。

决策宜小不宜大

易于实现的目标就是最好的目标。
和那些虚幻的梦想相比,这样的小胜利带来的满足感要强得多。

对手篇


拒绝照搬

简单复制扼杀了深层的理解——而理解才能激发成长。
你可以受别人影响,但不要去剽窃。

将你的产品去商品化

将你独一无二的想法注入你的产品中,让它与众不同。
竞争者们是无法复制你的产品中的独特性的。

向对手挑战

而这正是吸引人们眼球的绝佳办法。

给竞争力做减法

解决最简单的问题,把那些纠结的、困难的、令人厌恶的难题留给他们去解决。

谁管他们在做什么?

游戏规则是他们定下的,而你是无法打败游戏规则制定者的。

进化篇


养成对客户说“不”的习惯

人们很少会因为拒绝而后悔,却常常宁愿自己当初没有答应别人。

不要攀客户的高枝

我们拒绝了。原因如下:我们宁可让客户最后放弃我们的产品,也不愿意一开始让他们不能上手使用。
没有用过你们产品的客户永远比用过的多。要确保你的产品让这些人容易上手。这就是你持续成长的潜力所在。
公司要对某一类型的客户全情投入,而不是对某一个善变的客户唯唯诺诺。

头脑发热不等于当务之急

把它们都写下来,然后放上几天,再用冷静下来的思路去为它们安排优先顺序吧。

不比逐字记下客户需求

真正有意义的需求,客户会一次又一次地跟在你屁股后面提出来。你根本就不可能忘记。

推广篇


甘于低微

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这时犯再大的错也没人知晓。

培养自己的拥虿

所以,赶快培养观众群体吧。说些什么、写点儿什么、开个博客、整个微博、制作视频——总之,想尽一切办法。大方地分享有价值的信息,你就会慢慢建立起忠实的观众群体。然后,当你想传达消息时,自然就会有人在那儿等着倾听了。

(传道授业)

传道授业能为你建立起凝聚力,这时传统市场策略不可望其项背的。

效仿大厨

他们把自己的秘方写在烹饪书籍上,在烹饪节目里大秀厨艺技巧。

让人们走入幕后

人们乐于在各种各样的事物后面发掘其中的小秘密。
让人们走入幕后,能改善你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会感觉到与你亲近起来。

不完美也是一种美

不要害怕让别人看到你的缺点。不完美才真实,真实才能激起人们的共鸣。
所以,你大可直言不讳,畅谈那些别人不愿意讨论的东西。
不完美没关系,也许你看起来不专业,但你却更真实。

媒体发布就是垃圾邮件

换个方法,给人家打个电话,写一份私人信件。用激情、兴趣和经历来打动他。

别惦记大牌媒体

你还是把重点放在贸易刊物或利基博主身上比较好。

免费试用

这样一来,你必须得花点工夫,把产品做成小份儿试用装,还得为它准备一份易于阅读理解的产品说明书。

市场营销不是一个部门的事

财务部是一个独立部门,而市场营销不是,市场营销是需要你公司的全体员工一年365天、一周7天、一天24小时时刻要去做的工作。

一夜成名只是传说

把一夜成名的迷梦换成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行动吧。

招聘篇


亲力亲为

在你亲自尝试做这份工作之前,永远不要雇人去做。只有这样,你才能了解这项工作的本质。
先试着学习吧。在最初的运营中付出的所有努力,都会变成无数倍的管理智慧,最终回报给你。
另外,你应该让自己密切融入业务的方方面面。

受不了时再招人

时时提醒自己:如果我们不招人又会怎样?
此时出现了一些你无法再亲力亲为的事情,你发现工作质量有所下滑,令你感到受不了了,这时才是招人的最佳时机,不要提前招人。

放弃牛人

牛与不牛没有任何意义,不需要就是不需要。

鸡尾酒会上的陌生人

这种一团和气的氛围就是公司陷入麻烦的根源。
要营造一个能让人直言不讳并且有安全感的环境。
因此,放慢招聘脚步,这时避免公司陷入“陌生人的鸡尾酒会”的唯一办法。

可笑的求职简历

你要招的是一个特别的人,这个人要特别关心的公司、你的产品、你的客户、以及你提供的职位。
在求职信里你能看到真正的交流。
换句话说,如果你的本能告诉你这个人有戏,那么就进一步约他面谈吧。

多年的无关经验

现在已经不是以时间长短论英雄的时候了,真正重要的是他们到底做得有多好。

常规教育不值一提

现实世界中的人才库要远远大于考高分、上大学的那一拨人。不要忽略了这些人,虽然他们的GPA分数不高、毕业于社区大学,甚至只读过高中。

人人都得干活

在一个小团队里,你需要的是干活的人,而不是监工。

聘用独当一面的经理人

怎样才能找到这样的人才?方法就是看他们的背景。他们在做其他工作时都有自己独特的基调,他们自己运营过业务,也亲自做过某些项目。
你需要那种能够变图纸为实物、并能实干到底的人。

招聘笔杆子

如今,会写就代表会思考。

高手遍布世界各地

试用期必不可少

救灾篇


主动掌控负面新闻

但如果是由你亲自来说,结果会好得多。
要真切地关心客户的遭遇——然后要证明自己真的在为客户负责。

快速答复

一旦是快速答复,他们的态度就会来个180度的大转弯。
你只要在回答时稍微用用脑子,让客户之道你在认真倾听,就会让人觉得你与众不同。

如何道歉

一句真诚的道歉,是要承担责任的。
你得在就事论事的基础上进行道歉。

让每个人都上前线

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直接与客户联系。
如果连他都能在客户服务上投入这么多精力,我相信你也能。

深深深呼吸

有时候你需要对你的决策信心十足、勇往直前,即使这个决定一开始并不受人欢饮。
负面的声音看起来永远比正面的声音要强。
但要告诉他们,你打算继续一段时间,看看会发生什么。

文化篇


文化不是由谁创造的

企业文化就像上好的苏格兰威士忌一样,你得给它时间去酝酿。

工作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显示了对其中的工作者以及他们工作方式的尊重。

员工不止13岁

对员工的不信任才是最大的开销。

5点准时放人

他们要接孩子、要参加唱诗班的活动,所以必须聪明地安排时间。

规章制度

不要因为一个人的一次错误而去指定规章制度。只有当一件事情反复发生时,才需要为之指定规章制度。

发出你的心声

做真实的你没有什么不好。
不要把“货币化”和“透明度”挂在嘴边,换成“赚钱”和“诚实”就好了。
写东西的时候,不要觉得这时写给天下所有人看的,只要想着一个人,就为这个人而写。

需要避开的词汇

“得”、“必须”、“不能”、“简单”、“只要”、“只有”、“赶快”。

紧急命令

慎用你的紧急命令,留到真正有急事时再说,也就是在那种如果无动于衷就会引起直接的巨大反应情况发生时再说。

总结篇


灵感稍纵即逝

如果你想去做一件事,就得马上下手。(注意跟 头脑发热不等于当务之急 区分)